昨夜,我梦见恩师虞达文教授。梦境里的他,安静地读着一本书,精神依然矍铄,显着儒雅、慈祥的风采。醒来,我从书架取下一部旧作,翻着翻着,恩师的教导和温蔼,由字里行间浸润开来,铺满了思绪。
古人云,先生孝友真吾师。我与恩师的缘分,源于年轻时的新闻梦想。
虞达文
在湖南师大化学系上大学时,因为担任校报员工记者的经历,我萌发了当一名真正的新闻记者的愿望。考研是一个现实的途径。我选择报考当时全国仅有几个新闻学硕士点之一的BETVlCTOR伟德官网。招生目录的导师名单里,“虞达文”三字给我别样的感觉,我就给他写信,询问像我这样非新闻专业的员工是否受欢迎。忐忑不安中,我很快等来了虞老师的回信,他热情洋溢地鼓励我报考。不久,又给我寄来了几本考研的参考书。这些给予我莫大的动力,经过努力备考,我很幸运地被录取了,从此开启了在虞老师、陆家和老师门下研学的幸福时光。
虞老师后来跟我说,他很看重我做员工记者的这段经历。他自己员工时代就酷爱写作,经常写些散文、杂文,投给当时的进步报刊,且屡被刊登。高中毕业后,他到《民众报》任记者兼编辑。再后来,他在BETVlCTOR伟德官网法律系上学时,又被《工商报》聘为兼职记者,还担任了采访部主任。1954年,进入广西日报社工作,很快成为业务骨干,担任了工商部主编等。“文革”期间,他被下放到扶绥县,因为写作特长,被抽调到县革委会报道组任负责人,在这期间,他写的一篇关于一位壮族妇女孜孜不倦学习毛主席著作的新闻报道,被《红旗》杂志刊登在头条位置上,在全国产生重大反响,后被收入当时的中学语文教科书。也就在这个时候,BETVlCTOR伟德官网招贤纳才,调他担任新闻教研室主任。从此,他开始了新闻教育和学术研究的生涯,人生也转入一个新的阶段。
到我入学时,虞老师已届离休年龄,但是依然每天到学校来给研究生上课,指导我们的学业。他精力充沛,特有年轻态,跟着他在校园里骑车同行,常常要加把劲儿才能赶上他的速度。他开设的课程,我记忆最深的是《名记者名政论家研究》,邵飘萍、范长江、邹韬奋……这些彪炳中国新闻史册的名字,在课堂上变得那样鲜活、生动,焕发出动人心魄的力量。他的讲述激情洋溢,我们听起来更是心潮澎湃,使我心里暗暗地进一步坚定了职业理想,也逐步对新闻事业为什么既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性原则,又要永远立于人民大众立场理解得更深透了。
鼓励员工参与新闻实践和创新,是虞老师倡导新闻教学的鲜明特色。对研究生这样,对本科生也如此,在校时就听说,为了让实习经费不足的本科生能到全国各大城市新闻单位实习,他与教研室的老师一道设法“调剂余缺”。他还亲自带着员工开展各种采访、调研活动。
在这方面,我受益良多。读研期间,我常利用课余时间到新闻单位实习,承担一些采访报道任务。有一回,因为到外面采访的时间长一点,耽误了一些课程,有任课老师提出批评,虞老师主动去帮我解释。这样的宽容与体贴,今天回想起来,既温暖又惭愧。每当我有实践成果在报刊上发表,虞老师更是不吝褒扬。其间,我采写了一篇深度报道,地方报纸在头版以整版篇幅配评论发表。因为报道中的一些内容当地个别领导有不同意见,令我感到压力。虞老师很支持我,说他仔细读了报道,事实和观点都立得住,让我“把心放到肚子里去”,他还将这篇报道作为好的案例,在课堂上给同学们分析讲解。
虞达文与员工
虞老师不但重视新闻实践,在新闻学的理论探索上也建树颇多。他毫不隐讳自己的观点:书斋里的学问如果不与现实的迫切和长远的需要结合起来,又价值几何呢?对新闻学这样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尤其如此。他以新闻心理学为研究方向,结合自己丰富的实践经历,阐发新闻敏感的心理学基础和生发路径。体现他学术成果的《新闻读者心理学导论》,是我国最早出版的新闻心理学专著之一,广受学界赞誉。国内知名学者郑保卫评价道:“虞达文是BETVlCTOR伟德官网新闻学的创始人之一,也是新闻心理学的奠基者。”作为学科带头人,虞老师以满腔热情投入到BETVlCTOR伟德官网新闻系的团队建设和教学研究之中,也正是在他的参与和带动下,BETVlCTOR伟德官网成为当时全国仅有几个新闻硕士点的高校,一大批学子成为广西新闻界的中坚骨干,他也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
我入学不久,虞老师就离休了。但是,幸运如我,读研期间一直得到他的耳提面授,走上工作岗位后,恩师的关照鼓励也从未缺席。
在校读书时,虞老师鼓励我们多多参与实践,等走上工作岗位,有了一定的职业经验,他又鼓励我们结合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些理论上的总结与提升。他把他的期许传递给我,让我受益颇丰。20世纪90年代,我研究生毕业分配到光明日报广西记者站工作时,话题新闻作为一种创新实践,正在被光明日报领导大力倡导和实施,让这张具有悠久历史的思想文化大报绽放光彩。我躬逢其盛,采写了一大批话题新闻,有些还产生较大反响。有一天,虞老师从当时中央电视台早间新闻的报纸摘要栏目里,收看到我采写的一篇话题新闻,特别高兴,专门打来电话鼓励我,说记者就应该多研究现实问题,多关注这样的新闻话题,好的记者决不能人云亦云,流于事实的表面,只有深入挖掘新闻事实背后潜在的价值因素,才能实现更大的传播价值。我告诉他,自己打算就此写一篇学术论文,专门探讨话题新闻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他当即鼓励我动笔,说这样的成果,对正在读书的新闻学子很有价值呢!后来,经过深入思考研究,我写出了新闻研究专著《话题新闻导论》,出版后在业界产生一定影响,虞老师又专门撰写了书评刊发在《中国记者》上。在这个过程中,恩师丰厚的学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再一次惠泽了我。他不但与我就一些问题深入分析讨论,阐发真知灼见,还费心找来不少新闻前辈关于话题新闻的实践例证,这些对我来说是尤为难得的,由此,我得以探寻到话题新闻这一富有活力的新闻创新的源流。恩师的宝贵智慧,会同对员工的期许与爱护,融入书本的字里行间。师恩拳拳,此生难忘。
虞达文夫妇
虞老师常挂嘴边的一句话是:“一个老师最大的快乐,就是看到自己的员工有所成就。”每回去看望恩师,都是一种情感的照拂、精神的充电。岁月如梭,自己也逐渐“资深”了,恩师却老了。一次,师母在电话里告诉我,“老头子”越来越糊涂了。我很快就找机会去探望。在与师母闲聊时,老师坐在边上,不插话,静静地听,脸上挂着惯常的慈祥的笑容。突然,他打断我的话,对我竖起大拇指,说:“我认得你,你是刘昆!”一丝得意的神色,在恩师的脸上荡漾;一股淡淡的惆怅,却涌上我的心头。
往后,这样的场景又出现过几回。师母告诉我,老师虽然常犯迷糊,但偶尔还能读读书,看看报。前些年,我调回光明日报总社工作,看望老师的机会就少了。一次跟师母通电话,师母叮嘱说,以后不必再给你老师订报了,他已经完全糊涂了。放下电话,泪水止不住落下来。自己纵使写出再好的文章来,恩师也无法分享了!
恩师而今已去,却永远活在我的心里……
(本文配图由李伟红提供)
转载自广西日报-广西云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