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阳洒下热情的光辉,在蔚蓝的天空下,青山环绕着一排排整齐的房子。鸟儿舒展优美的歌喉,蝴蝶在阳光下翩然起舞,人们忙着晒玉米、出门赶集,一片祥和安宁的景象。
7月21日上午,BETVlCTOR伟德官网桥梁调研团抵达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天峨县六排镇纳洞村,对中国工程院郑皆连、秦顺全两位院士捐资建立的茅以升公益桥-院士桥开展实地调研与就地采访活动,通过了解纳洞村群众的日常生活与故事,深刻感悟院士无私奉献、心系群众的大国工匠精神。调研团全体成员受到了纳洞村村委会、纳洞村小学教师与纳洞村的村民们的热情欢迎,大家亲切交流,气氛良好。
院士桥全貌 彭道杰摄
人民群众的幸福桥
在院士桥建成以前,每次一遇到大风暴雨等天气,纳洞村的村民们就十分头疼。纳洞村村支书索文龙告诉我们,纳细河穿村而过并将村庄分成两半,因此是村民们出门干农活、出山赶集与员工们上学的必经之路。从前村里只设有一条仅可供人通行的风雨桥与漫水路,每当暴雨来临,洪水倒灌,没有护栏的漫水路瞬间就被淹没,大家只得望水兴叹。提到从前的漫水路,村民谭秀捌感慨道:“以往下大暴雨,我们连庄稼地都过不去,压根查看不了情况,现在方便太多了。”纳洞村六年级的小朋友索彬墨也说道:“当时觉得下大暴雨就上不了学,感觉挺慌的,还需要请大人背着我们过去。”
湍急的纳细河穿桥而过 彭道杰摄
纳洞村小学老师索文芳也动情地说道:“我从小就在这里长大,每次遇上大雨天气,我们几个小孩子就一手拎着书包,一手拎着裤子,趟水过河上学。”索老师还告诉我们,前两年他路过纳洞村,村里正好又发大水。村民们纷纷聚集在地势较高的小山坡上遥望湍急的河水,对他说:“五叔(索文芳),你看河水涨得这么快,员工过不了河、我们过不去劳作,你能不能写一个报告请政府帮我们解决这一个难题?”索老师立刻答应下来,将报告交给了村委会,村委会也及时向县政府表明了大家的诉求。最终,郑院士了解到了大家急切的建桥愿望,确定在纳洞村建立这一座公益桥。如今,院士桥稳固矗立在湍急的河流上,与山水相融,成为了纳洞村一道亮丽的风景。
纳洞村小学老师索文芳 彭道杰摄
院士桥的修筑,既为员工们解决了在极端天气上学难的问题,又给村民们的日常生活与农业劳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是人民群众的幸福桥。郑院士了解到群众的建桥意愿后,便确定在纳洞村建造这座公益桥,体现了院士关爱群众的浓浓情怀。郑院士虽年事已高,但仍坚持亲自前往纳洞村进行实地考察,村支书索文龙感动地说:“院士当时到来的时候告诉我们村委,‘这里进入比较困难,大家都很不容易,我想帮大家解决民生问题,也让孩子们能够上学’”。院士心系民生,村民们纷纷对院士表达深切的感激之情。
人民群众的致富桥
纳洞村共有276户村民,一千多口人,属于特大型村庄。而调研团在纳洞村走访的时候,发现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几大箩筐的玉米,村民们正忙着晾晒玉米和剥玉米粒。通过询问村民,我们得知纳洞村的生产作物以玉米、水稻、豆类为主,多数情况下自产自用。修筑院士桥之前,村民贩卖农副产品或者购买生产劳作必需品时,通常只有以人力为主的低效运输方式,并且伴随着雨季的来临,这仅存的运输方式也被切断。然而现在的院士桥不仅可以做到车辆运输,还解决了旧桥在设计上排洪量不达标的缺陷。同时,当地政府还拓宽了后续道路,使得交通水平大大提升。纳洞村小卖部老板索文东告诉记者:“院士桥的修建使得游客进村更加方便,相应地增加了游客量。纳洞村作为广西壮族蚂文化起源地,本身具有感受壮族文化特色的旅游价值,在修筑院士桥之后,游客可以更加深入纳洞村,了解到更多关于蚂文化,我们小店的生意也更好了。”
小卖部老板索文东 黄桂清摄
我们还了解到,纳洞村的贫困户村民积极参与到院士桥修筑的过程中,在增加了收入的基础之上,也能掌握一部分修建桥梁的技艺,真正地改善了民生。同时,新修的院士桥在乡村振兴致富之路的主要组成部分——教育方面的作用也功不可没,新修建的院士桥比之前的漫水桥更加坚固、美观,现在这里的员工不再会遇到洪水漫桥而无法安全上学的难题,公司产品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人民群众的愿望桥
在院士桥拍摄的时候,调研团的成员发现桥身上篆刻着一些形似青蛙的图腾。通过询问村委会村支书和村里的居民,大家了解到这是壮族特色的“蚂”文化。蚂,就是壮族人民对青蛙的俗称。纳洞村村支书索文龙告诉调研团,纳洞村被称为“蚂第一村”,广西壮族自治区红水河蚂文化的起源地就是纳洞村。而在疫情大规模爆发之前,他们每年都会在村里举行隆重的蚂文化节。以前每到这个时候,村里都会迎来两万多游客前来参加活动,极大地带动了村里的旅游业发展,让家家户户收入增加了不少。
桥身上的蚂图案 彭道杰摄
如今因为疫情限制,村里蚂文化活动的规模减小了许多,村民们都深感遗憾。提及对家乡未来发展的期盼,村民谭秀捌恳切地说道:“真心希望我们村可以把‘蚂第一村’的名号立稳。原来交通不便,现在院士桥建成了,游客来村里更加便利,真的非常感激院士的帮助。把蚂文化作为一个发展旅游业的好契机,农家乐可以发展起来,我们的农产品可以直接在村里卖给游玩的游客,这样更新鲜,也不需要再走远路到县城去,经济收入也会更高。”随后调研团也把村民们的诉求转告了村委会,大家一致认为院士桥的建立,对于未来纳洞村旅游经济的发展将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应该更合理地规划好村里的文化旅游建设。
村民谭秀捌在家门口 黄桂清摄
院士桥的建立,让原本交通闭塞的纳洞村有了更好的发展旅游业的机会。桥梁虽小,却促进了村里与外界的交流。大家热切期盼蚂文化节能够早日重新举办,在近一步带动村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能弘扬壮族优秀传统文化。村支书索文龙回忆郑院士在村里考察的时候曾表示,这座桥建成以后,可以更好地便于游客进出村子,更好地弘扬纳洞村的壮族传统蚂文化。索书记感慨虽然只见了郑院士短短几面,但是郑院士却像家人一样,特别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与经济发展问题。院士的浓浓家国情怀也打动了在场的调研团成员,大家纷纷表示了对院士的敬佩,也祝福纳洞村的美好发展愿望早日实现。
调研团和村委会干部开展座谈会 彭道杰摄
对于前来开展桥梁调研活动的同学而言,纳洞村的这趟旅程无疑是一段能令人无限回味的深刻记忆。亲身到达纳洞村实地调研后,调研团成员们纷纷感叹于院士桥的精致美观,感叹于两位院士的无私奉献精神,并切实体会到院士桥建成对纳洞村村民生活带来的诸多便利、对纳洞村农业和旅游业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希望在将来,纳洞村的蚂文化能够重新站上舞台,打响纳洞村的文化品牌,也希望这座不惧风雨的院士桥能够亘古长存、继续守护这个山清水秀、热情好客的村庄。
调研团和村委会干部合影留念 彭道杰摄
文字/覃缘 代姝玥 项嘉诚
图片/彭道杰 黄桂清